文章內容

聊一聊楊絳學生談“翻譯的技巧”:抉擇最適當?shù)淖?/h2>

時間:2018-05-24 04:46來源:網(wǎng)絡整理 作者:珠海翻譯公司 點擊:

譯文(一)是“翻譯度”最小的,不達意。譯文(二)讀來如同短少些什么,譯文“缺了一塊七巧板”。(三)補足了那點短缺。

(三)

譯文(一)和(二)是異樣的話。從這個例子可闡明兩件事:

西班牙成語

一九八六年,我寫過一篇《失敗的閱歷----試談翻譯》,記不起在什么刊物上發(fā)表過。文章未惹起任何反應,我想是不值一看,打算削棄。鐘書說:文章沒有空論,卻有適用,勸我保留。這篇文章就收入我的《作品集》了。現(xiàn)在重讀舊文,感覺我沒把意思表達清楚,所舉例句,也未注明原文出處,所以我稍加修正,并換了標題。

把譯成的句子連起來,即使句句遲滯,有時也難免堆疊僵滯的故障。假設原文并不堆疊僵滯,那就是連綴笨拙的緣故了。西文語法和漢文語法繁簡各有不同。例如西文罕用關系代詞,漢文不用關系代詞,但另有方法免去代詞。西文語法,罕用“由于”、“所以”來表達因果關系。漢文只有把句子一倒,因果關系就很明顯。試舉一短例。這句話的上文是“他們都到某處去了”。我并列兩種譯文。

他們都到倫敦去了;我頭暈,沒去。

翻譯包括以下幾道工序。

如今我略談幾點膚淺的體會。

6月26日清晨一時,著名女作家、文學翻譯家和本國文學鉆研家、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院病逝,享年206歲。楊絳精通英文(精品課)、法語、西班牙語,由她翻譯的《唐Ĝ吉訶德》被公以為最優(yōu)良的翻譯佳作,到2024年已累計發(fā)行80多萬冊。

“……你為什么不去把那位虔誠的冤家叫來呀?比他更虔誠的冤家,太陽沒照見過, 黑夜也沒包藏過!……”

禍若單行,就算大幸。

這個例句,蘊含A、B 兩分句。去掉了枝枝葉葉的描畫詞組和副詞組,A句的主句是“我大著膽子跑進去”。B句帶著一個有因果關系的分句:“可是我的命運注定,過后我的頭腦順便昏迷(主句);所以我不愿向朋友報復,而要在本人身上泄憤(分句)?!?/P>

……動用他的本錢就刺心徹骨似的痛……

有時漢文句子言簡意賅,也有時東方的文句簡潔而含義多。試舉一比較句為例。

譯文(三)比(一)、(二)較信也較達。

B 句

又如原文里兄弟、姊妹、叔、伯、舅、姨、甥、侄等稱號,不像我國各有分別,而譯文里有時不變含混,這倒不必用注解,可是也得費工夫查究分辨。讀者往往看不到譯者這些方面下的功夫。不過花了功夫,削減常識,也是譯者的不測播種。

譯文(三)重作安排后,較譯文(二)更虔誠于原意,語氣也更順暢。短句內部沒什么變動,變動只在各短句的部位。

(二)斷成幾句,并顛倒了秩序。

(一)